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230091号提案答复的函-k8凯发体育app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230091号提案答复的函

湛农函〔2023〕240号(b)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湛江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0230091号提案答复的函

马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旅游 科普 生态资源保护 多维打造“鲎生态社区”的建议》(第20230091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鲎的资源现状

(一)鲎的生活习性

鲎在地球上已存在4.85亿年之久,是极为珍贵的“活化石”生物。鲎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的暖水性海域,生活在浅海沙泥质海底。幼鲎喜居於盐度较低的河口及红树林浅水区,海湾内风平浪静的环境较适合幼鲎生长。随着个体的不断增长,逐渐移向浅海饵料丰富的区域生活。

(二)鲎的价值

鲎是最珍贵的海洋动物之一,血液呈蓝色,含有大量的铜离子及凝固物,每公升售价高达20万元。鲎试剂对多种细菌性疾病及内毒素等都具有很好的检测和治疗效果,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每年我国用于提取血液制造鲎试剂的成年鲎就高达10多万只。鲎全身是宝,甲壳还可制造药用甲壳素。

(三)鲎的资源现状

我国的鲎科有三个品种:中华鲎、南方鲎和圆尾鲎。圆尾鲎生活在内海湾浅水区域,是个体最小的品种,也是体内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过量食用会引发中毒事件发生。成年圆尾鲎体重:雄性0.3—0.5千克,雌性0.5—0.7千克;中华鲎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南海海域种群最多的品种,成鲎体重:雄性1.2—1.7千克,雌性1.5—5千克。成年鲎需要12—1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由于我国沿海有食鲎的传统习惯,且沿海滩涂的人为侵占也严重影响了鲎的产卵场所,因此造成鲎种群严重萎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域的鲎资源急剧下降。2019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中华鲎“濒危”,2021年2月,我国正式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二、 鲎的人工繁殖

我国鲎的繁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未,九十年代实验室小规模试验阶段,2008年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溢鑫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大规模人工繁育试验,通过技术创新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突破性成效。2009-2019年由湛江增殖放流的中国鲎苗就超过300多万只。

(一)亲鲎选育

每年3月份开始选育雄性1.3-1.6千克,雌性1.8-3.5千克,身体完整无缺陷,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游动活泼,无寄生虫病,弯曲有力的中华鲎作为亲本。每天傍晚投喂贝肉、沙蚕、鲜杂鱼足量交换投喂。通过20多天营养强化驯养,4月中旬开始检查精子及卵子的发育成熟度,达到育苗要求就可转移到产卵池进行精心护理。

(二)种苗繁育

鲎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8月份,通过加强营养驯化,能够产出质量很好的授精卵。成年中华鲎每次产卵约3000—7000粒,一产卵季每只成年雌鲎产卵量可达到16000—33000粒。根据产卵情况安排洗卵时间,按产卵量合理分筛管理。从产卵到幼鲎需要40—45天的孵化期,孵化率可达到65%—85%。

(三)幼鲎培育

将完全出壳后的幼鲎按合理密度分筛暂养20-30天,再通过筛选去除异物,选择体质强壮、体表光滑,色泽鲜艳,无寄生虫的幼鲎按2000只/平方米密度进行潜沙管理,隔天投喂单胞藻和丰年虫幼体、沙蚕幼体。保持足够的流动水交换量,视水质和底质情况5-8天(冬天可相对延长)进行一次彻底换水过程,清除池底残留物、检查鲎苗的生长情况做好工作流程记录。观察鲎苗脱壳达到三分之一时可增加投喂沙蚕幼苗,并视脱壳情况逐渐加大投喂量。通过8—12个月的精心管理,体长可达到0.8—1.2厘米。

(四)鲎苗的养殖管理

二期脱壳完成后10-15天的鲎苗表壳已硬,可筛选大小均匀、游动活泼的个体分批分次计数,按每平方米600只密度分配放到系统池进行标粗管理。按规格确定投喂活沙蚕幼苗大小适口度及投喂量。根据养殖生长密度情况,逐级分池分批分散到养殖池养殖管理,尽量使用活料投喂减少底质和水质污染,每天巡池观察,并观看饵料食吃情况需否给予增减。三龄后的鲎苗可适量增加投喂贝肉及新鲜鱼肉以降低生产成本。全程采取流动水交换,结合3-6天彻底换水一次及清理工作等流程。经过4-6年的精心管理,体长可长到11—23cm。根据选择的放流规格、时间、地点、海区水质、盐度、滩涂底质等情况,确定安排驯养驯化的具体工作,选定放流时间及方法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三、打造“鲎保护社区”,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初中华鲎被正式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与此相对应目前中华鲎保护方式迫切需要更新。传统珍稀物种保护所采用的划设自然保护区模式达不到保护中华鲎资源目的,为此,我市重点扶持,合理规划,在中华鲎种质资源发展比较好的经开区硇洲岛、遂溪乐民镇等地打造多个“鲎保护社区”,把鲎资源保护与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以及科普教育基地三者有机结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我们主要做法如下:

(一)依法保护,规范发展

我局根据工作职能,大力做好鲎资源保护工作。一是大力宣传,营造气氛。通过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媒体,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宣传保护中华鲎知识和意义,增强民众的中华鲎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中华鲎保护工作,把开展中华鲎保护工作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依法办证,加强实施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实行许可证制度,任何有关于中国鲎的繁育和经营利用活动必须向我局申办《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三是加强沟通,联合行动。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资源部门职能,为此我局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合作,科学规范划定保护范围,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二)科学调查,增强保护

一是加强中华鲎栖息地调查研究。对现存幼鲎栖息地与保护现状、适宜中华鲎种群恢复的栖息环境、潜在可修复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委托广东海洋大学和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南海水产研究所颉晓勇副研究员、北部湾大学(原广东海洋大学)廖永岩教授对中华鲎有较深入的研究。二是加强中华鲎增殖放流,建立中华鲎生态补偿机制。增殖放流是补充中华鲎资源种群与数量、修复生态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在现行生态补偿政策框架下,针对主要的海岸开发、海洋工程和捕捞利用活动,探索相应的生态系统价值和损害评估方法,评估不同类型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的生态损害,建立中华鲎保护补偿与损害赔偿制度,以国家力量引导、民间广泛接力,实现中华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打造“鲎保护社区”,促进乡村振兴

为更好地保护鲎,解决鲎保护管理方面的难点,我局鼓励具备资质和条件的单位以“鲎保护社区”广泛开展中华鲎养殖以及合理合规的养殖动物利用,形成多方共同参与中华鲎保护的协作机制,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由社区具体承担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鲎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中华鲎保护,建立并完善中华鲎保护公众参与和监督举报机制;鼓励民间公益组织、慈善机构、企业和媒体通过组织筹划、资金支持、培训推广、宣教活动等各种形式参与到中华鲎保护的行动中,调动国内外相关方参与中华鲎保护的积极性。

我市在鲎保护和创建“鲎保护社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在经开区硇洲岛湛江溢鑫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创建“鲎保护社区”,硇洲镇湛江溢鑫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被省认定为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科普基地,2021年经中国海洋学会授予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为加强野生保护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工作,投资500万元建设了相关的孵化池、养殖池,开展海龟和中华鲎人工繁育和小规模养殖试验。在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科普宣传、种类鉴定、病例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硇洲宜人海珍养殖基地(海龟城)常年驻扎着受伤后进行救护的海龟和中华鲎,通过多年组织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和有关人士到访学习。救护水生野生动物有鲎、龟、螺、龙虾、海豚、鲸鱼等保护物种,通过救护,进行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央电视、广东卫视、湖南卫视、湛江电视、南方传媒、湛江日报、湛江云媒等媒体都曾多次到基地进行了现场报道和宣传。基地多次组织爱心人士、在校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知识宣传和普法教育活动,在该基地开展了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在社会上反映较好,同时也吸引了社会人员参观旅游,起了带动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我局在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扶持资金建设了海洋牧场展示厅,有效宣传海洋牧场示范区知识和科普教育海洋生物保护。同时,我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均安排采购中华鲎种苗放流,以修复天然海区中华鲎资源。目前硇洲岛海龟城“观鲎戏龟”已成为湛江滨海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蔡强,1370272526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督查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网站地图